2023.05.09 阅读量:
电子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应用广泛,作为传统工科专业升级改造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不仅要能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去解决现有工程问题,还要具备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有能力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去解决未来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成为当前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电子信息工程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撑,而人工智能的应用也为电子信息工程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
2024年4月24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老师召开了“人工智能融入专业综合项目案例设计”研讨会。
2024.4.24
会议开始前,苏智华老师从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角度出发,阐述了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以学校第五次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中南方科技大学的“全学程项目引领式教学实践”为例,说明项目对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提出团队要结合电子信息行业、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人工智能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相融合,提出符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和行业需求相适应的项目案例。
随后教研室主任杨智敏老师进一步指出,目前专业课程学生满意度降低,为此,团队要以智能系统为主,考虑将行业前沿知识和人工智能元素融入课程教学改革,专注综合实践平台,以项目为指引,让学生具备行业相关知识结构。以智能系统为主体,教学改革要密切关注行业需求发展,能贯穿STM32,FPGA、DSP等专业课程中的核心技术,以项目为案例,提升学生兴趣,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有所收益,切实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本次研讨会以智能驾驶项目为背景,在前期23年底调研基础上,针对自动驾驶行业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其目的是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全学程项目、电子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紧密结合的综合项目,使学生在专业综合实训中充分应用所学知识。这将为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项目和平台支撑,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涵老师对智能驾驶项目方案进行了汇报:从智能驾驶目前等级划分和行业发展为切入点,针对智能驾驶项目方案总体设计、项目进度安排、器件选型、方案设计、场景设计、功能实现等方面进行了汇报。
高涵老师围绕无人驾驶当前等级划分设计了三类智能小车方案,分别为Ⅰ型、Ⅱ型和Ⅲ型。Ⅰ型智能小车以STM32为主控,并以此为基础添加了交通标志识别和语音识别和播报功能,此外,通过串口使得两辆智能车进行通信,旨在让学生接触基础传感器,学习相关原理;Ⅱ型智能小车以树莓派为主控,通过搭载深度摄像头和雷达实现地图构建和对道路的识别,能够摆脱Ⅰ型智能小车的固定巡线功能,具备初步智能化;Ⅲ型智能车以Jetson Nano为处理器,搭载ROS操作系统,能够实现语音交互、智能驾驶和多机器人编队的功能,真正实现机器人智能化。随后高老师针对Ⅰ型智能车场景进行了详细说明,阐述了该项目在实践过程中所要实现的具体细节。
杨老师对这次研讨进行了总结:强调智能驾驶项目要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参与度,在时间过程中要让学生不仅能够进行功能测试,还要对相关数据进行测试,学生要参与到整个调试过程,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并进行故障分析,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杨老师重点强调: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要不断丰富项目案例,将项目和学生课程相结合,围绕智能系统开发开展相关项目,让学生在项目中学到真知识,提升真实力,全方位提升学生满意度。
-END-